扫地机厂家

安博体育精彩竞猜活动视频

视频中心

图说三门峡:购物记忆见证生活质变

发布日期:2024-08-19 来源:视频中心

  20世纪90年代的百货大楼,是当时购物的高端场所 图片由湖滨区党史办提供

  20世纪90年代的湖滨纺织品商场,忙碌了一天的职工们合影留念 (资料图)

  手头越来越宽,商品慢慢的变多,新兴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改革开放40年来,三门峡商贸流通业快速的提升,市场结构深刻变化,商圈不断繁荣,这让老百姓的购物体验发生了巨变,也让城市品位得到了逐步提升。从最初供销社“赶集”、百货大楼买“稀奇”,到大张百货买“实惠”,再到如今万达广场买“享受”……近日,记者与部分市民一起畅谈我市这40年来的购物变化,感受时代的变迁,描绘老百姓因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享受。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商品销售的唯一渠道。改革开放伊始,供销社仍然是人们衣食住行的特定购物场所,在政府推动集资下,从城市到县城再到乡、镇、村,都有设点。

  今年54岁的梁振虎年轻时在渑池县供销社工作,说起当年上班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他说,以前交通不发达,村民得跑几十里路才能到县城“赶集”,所以村里的代销点就成了村民购物的主要场所。那时每年有两次大集,一次过年时一次麦收时,“当时百姓普遍贫穷,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东西,而且国家对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计划’的。一个人每年只有几尺布,有多少布票我们才可以卖多少布给他。”梁振虎说。

  以前,供销社卖的东西包罗万象,从肥料饲料到农具百货、书籍玩具,货架上都能找得到。“由于供销社的重要性,人们对柜台后面的供销社职工也心存敬畏。逢年过节,瓜子、花生等年货紧俏,想买到东西还要凭点‘关系’。”梁振虎回忆道,“这种时候,供销社门前总会排起长队。”

  当年的供销社不仅“管卖”,还要“管买”。作为收售一体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供销社还会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农副产品。“想当年,遇上收成好的时候,我们就把富余的农产品拿到供销社去卖,玉米、青豆、油菜,我都卖过。”渑池县仰韶镇阳光村农民吴英说,“卖了农产品,就在供销社买生活用品,像油盐酱醋什么的。”

  改革开放前,钞票可不是万能的,若要买东西,你手中得有各种专门供应的“票子”。生活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这样共同的记忆,吃饭要有粮票,穿衣要有布票,烧火要有煤球票……“当时单位每个月会给每个人发粮票,我记得我当时每个月是26斤粮食,其中只有几斤细粮,其余的都是粗粮。细粮给得少,自己舍不得吃,要等到家里来客人招待用。”梁振虎回忆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个体小商业逐步兴起。相对开放前而言,市场上商品供应数量和种类增多,但当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便宜、耐用是人们购物的首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前后,东风百货大楼、三门峡百货大楼、前进市场等是市区东、中、西三个方向标志性的购物场所,成为市民逛街的常去之处。

  “1981年,当年17岁的我第一次进百货大楼,当时还叫百货商场,花了3块5毛钱买了瓶海鸥牌洗头膏。”出生于1964年的市民蒋雪梅说,以前家里姊妹们洗头都用碱面,这可是第一回“赶时髦”。“以前哪里见过这种成规模的商店呀,当时的百货大楼也只有一层二十几个柜台,东西种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档次也没什么差距,人们更没有品牌概念。”蒋雪梅说。

  1988年,三门峡百货大楼开业,成为当时辖区最大的国营零售商商业,经过两年发展,仅1990年一年,销售额就达到4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200多万元。

  市民吴女士老家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1990年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来三门峡游玩,她说:“记得很清楚,我们当天凌晨4点就起床了,步行几个小时,走到三门峡大坝那儿坐上小火车,来到三门峡,第一次进百货大楼,3层环形商场简直太气派了,看得眼花缭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名牌,顿时有种在‘大城市’的感觉。”

  1988年,三门峡城区最大的个体经营综合性商场——豫州商场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1999年,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旗下的全自助式开架自选商场——千禧量贩开业,安装了河南省第一台室内观光电梯,开启了三门峡市民逛超市“消费”的大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多数供销社倒闭或承包给私人经营。这时,人们的购物场所也慢慢的出现变化,从小卖铺、杂货店到超市、商场……购物场所一直在升级,购物标准也水涨船高。

  进入千禧年,千禧量贩进行了扩建改造,经营面积达1800平方米,规模、品种、设备设施大为改善。两年后,千禧量贩的分店——千禧购物广场开业,成为当时三门峡市区顶级规模、品种最全、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标准超市。市民渐渐从集贸市场转战到超市,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之后,以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大张百货、建业·新天地步行街、湖滨纺织品商场和翻新的豫州商场为主的湖滨广场商圈逐渐兴起。货架式的商品柜台已经普及,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商品,不再是一对一的售货方式,提高了商店的效率又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记得父亲2009年过生日时,我给他买了一个2万多元的品牌磁疗床垫,老人还是老观念,说这样的一个东西没用,批评我乱花钱,但我觉得值!”蒋雪梅说,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要享受科技带来的硕果,就像汽车替代马车、高铁替代火车一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确实给我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其实老人家的观念也进步了,要搁以前,肯定拦住不许这么干,现在就是说说而已,他们也挺高兴的。”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在大众的疑问中“走来”,人们的购物渠道日渐增多,网购的兴起打破了人们购物的地域限制,逐渐被大众接受。“2008年夏天,我高中毕业,暑假期间,和几个同学一起在淘宝网上进了一批服装,每天傍晚在湖滨广场上摆摊销售,由于进的都是‘广东货’,款式很新潮,很快就卖完了,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网购的魅力。”出生于1990年的胡楠说。

  此外,跟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在信用理念、信用应用不断普及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正在养成信用消费的习惯。基于对自己信用能力的信心,他们不再先存钱后花钱,而是合理运用各大银行的信用卡等花样繁多的信用消费方式,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10余年间,三门峡商圈进行了多次洗牌。如今,在市中心,欣欣向荣的万达新商圈和人流涌动的湖滨广场老商圈齐头并进,点滴记录着三门峡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市民带来了购物、娱乐等一系列休闲、便捷的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各类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城市综合体慢慢出现,2013年,河南省连锁品牌“丹尼斯百货”走向人们视野,代表传统百货销售模式的丹尼斯带来了三门峡之前没有的高端品牌。“以前,三门峡人想买高端服装品牌要去郑州、西安,丹尼斯百货一开,逛街就在家门口,基本就能够完全满足需求了。”蒋雪梅说。

  2016年,三门峡万达广场开业,首日客流突破27万人次,这座全新的商业地标极大满足了三门峡市区及周边消费者高品质的生活需求,迅速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新的商业中心。“在一个区域内,吃、住、购、娱等方面的需求都能一站式满足,万达广场已经成了我们年轻人的‘根据地’,快时尚的服装品牌,新潮的日式料理,高端的IMAX影院……花钱花的爽!”今年29岁的郭毅说。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慢慢的变多,供应量也慢慢变得充足,从人们“求着买”转变为商家“求着卖”。与此同时,三门峡人的收入水平也与日俱增,生活越来越富裕,手头越来越宽裕,买东西的时候更看重品质和品牌,对外观和功能也慢慢变得“挑剔”,渐渐开始追求自己的偏好与“个性”。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以无现金消费为代表的新生活方式扑面而来。“我现在出门从来不带钱,只带手机,付款方式有很多,真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蒋雪梅调侃到。移动支付开启了便捷交易模式,让我们消费者和商家都感受了交易的便利。“将收款二维码制成照片,顾客一扫就付款了,减少现金的使用量,对商家来说也省的找零钱了。”在市区甘棠市场摆摊卖馒头的徐先生说。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商品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低价买到法国的红酒、泰国的榴莲、韩国的化妆品等高端的“外国货”。“前几天,孙子在网上帮我买了一款澳洲进口鱼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真快啊,这东西搁以前是我们这辈人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点点手机,就能送到家门口了。”今年84岁的市民史明新说。

  “我平时买东西主要靠网购,所以我从2016年就开始用支付宝花呗了,可以分期支付,特别方便。此外,现在的云支付行业已经很成熟,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对消费的人分析,就可以向用户推送针对性的服务及后台开展大数据业务,未来的支付方式一定更让人期待。”“95后”小伙子李远航说。

  购物是人们最容易感受幸福的渠道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购物场所从自主选择水平低的供销社发展成为“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各大商超;从地域限制的集贸市场发展到线上线下的网络购物;从抠抠索索的购物心理发展为“预支消费”。购物方式、购物文化随着时间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历程,不仅提升了三门峡人的生活品质,更带动着人们向小康生活进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48812】原装进口明锐 Combi 18TSI 6MT小实拍(图)(1)

下一篇:【48812】宝山首家仓储式超市露脸张庙大街